香港楼市每周周报(2014年7月15日-2014年7月21日)

2719
香港重点一手楼盘销情
新界区新楼盘 九龙区新楼盘 港岛区新楼盘
环宇海湾(荃湾)

(长实)

23

麦花臣汇(旺角)

(九建及市建局)

3

DIVA(北角)

(长实)

2

逸珑湾(大埔)

(信和及嘉华)

12

GRAND AUSTIN(柯士甸)

(会德丰、新世界及港铁)

18

囍汇(湾仔)

(信和、合和及市建局)

4

尚悦(元朗)

(恒基兆业及新世界)

5

晓尚(深水)

(恒基)

5

溱柏(元朗)

(新世界)

17

浪澄湾(西九龙)

(恒隆)

4

 

香港新楼盘动向
新界区新楼盘
溱柏(元朗)

(新世界)

  • 上周末推出新一批21伙单位,以先到先得方式发售,买家最高可享70%从价印花税回赠。
  • 项目开售至今累售1308伙,占可售单位逾九成,套现逾57.2亿元。
九龙区新楼盘
GRAND AUSTIN(柯士甸)

(会德丰、新世界及港铁)

  • 上周进行项目最后一轮销售,共11个单位,包括9伙加推高层单位及2个挞订单位。
  • 新推户中包括4伙复式及1伙顶层连天台户,定价介乎7315.3万元,至1.33亿元,呎价由42261至52300元不等。
  • 发展商维持原有最高19.5%楼价折扣,截收逾420票超额逾37倍,于一小时内全数沽清。
  • 项目开售一个月至今,共售出676伙单位,占所有单位九成八。
晓尚(深水)

(恒基)

  • 上周以先到先得形式推售新一批20伙,面积介乎418至499方呎,定价介乎585.5万至870万元,发展商将提供最高近一成折扣优惠。
浪澄湾(西九龙)

(恒隆)

  • 上周末开售20个2房单位,实用面积介乎550至570方呎,平均呎价介乎17800至21400元,折扣介乎楼价10%至16%。

 

印花税成交 (BSD为买家印花税,DSD为双倍印花税,SSD为额外印花税)
楼盘名称 单位 实用面积(尺) 楼价(港币) 印花税 备注
一手市场成交
Grand Austin 2A座22A 933 1977万 415万BSD及DSD
Grand Austin 2A座21A 933 1968万 413万BSD及DSD
二手市场成交
栢慧豪园 3座中层E室 498 375万 73万BSD及DSD
恒顺园 9座低层E室 651 376万 73万BSD及DSD

 

香港待售新楼盘
新界区新楼盘
岚山(大埔)

(长实)

  • 上周四为首批260伙开价,由于市场反映理想,周末再加推新一批117伙应市,平均呎价9458元,属原价加推。
  • 项目截至周日晚累收逾4500百票,有机会于本周六开售。
  • 是次加推户包括8伙开放式单位,面积195方呎,余下均为3房户。价单中定价最低的9座6A室,面积195方呎,定价204.7万元,呎价10497元;而3房户定价最低的5座1D室,面积750方呎,折实入场费约541.6万元,呎价7221元。
九龙区新楼盘
城中汇(红磡)

(香港小轮)

  • 上周首推30伙开价,至今累收逾80票,超额逾两成半。
  • 首批单位分布于7至20楼,平均呎价16682元,面积由413至423方呎,定价介乎627.9万至762万元。
  • 发展商提供80天即供付款减楼价最高4%及楼价6%从价印花税回赠,折实后整批单位平均呎价15054元。
喜雅(深水步)

(房协)

  • 上周上载楼书并公布销售安排,于本周以招标形式发售2伙特色户。
  • 两伙单位分别为2座35D及36D,实用面积均为1065方呎,3房1套间隔。
喜点(土瓜湾)

(中海外与市建局)

  • 项目是位于北帝街123号的市区重建项目,地盘面积约8307方呎,发展面积约74754方呎,计划兴建一座25层高商住大厦,提供168个开放式及1房住宅单位。
港岛区新楼盘
TWELVE PEAKS(山顶)

(新鸿基)

  • 项目推出11及12号洋房,并于本周二开始收标,至29日截标。
  • 标售洋房以12号屋的面积较大,面积3771方呎,而11号屋面积则为3759方呎。两单位均连逾2200方呎花园及近720方呎天台,属5套房间隔。
  • 标书列出税务优惠,包括回赠11.75%买家印花税或8.5%从价印花税,两者不可同享。税款由买方先付,完成交易30日前提供证明。
宾吉道三号(山顶)

(大昌)

  • 上周公布楼书、价单及销售安排,定于本周二于现楼会所处以先到先得形式发售。
  • 该批5幢洋房分布于B至F屋,实用面积介乎4432至4850方呎,定价3.73亿元,呎价介乎81739至85773元。
  • 发展商提供最高楼价11.75%税务优惠,包括7.5%买家印花税现金优惠,以及4.25%从价印花税现金优惠。

 

香港发展商动向
  • 市建局旗下观塘重建计划第2、3期截标,项目位于观塘市中心发展区,占地23.4万方呎,以地积比率7.05倍计,可建楼面为149万方呎,可建1700伙单位。
  • 标书要求发展商出价逾80亿元,分红方式并非惯用的利润比分红,而是由发展商自行提出建议。中标财团只负责项目住宅部分,商业部分落成后,由市建局以18亿元回购。由于项目投资额庞大,故中标财团可分3期付款,首期先缴付40%金额,其后2年每年再缴付30%。

 

香港二手楼市消息

  • 上周末百大指标屋苑睇楼量录约2556组,平均按周下跌约3%。
  • 市场人士指出,周末主要受天气影响,加上二手盘源下降,以及多项一手新盘吸客下,令预约睇楼客货向流入二手新盘,令二手睇楼及交投平稳。
  • 本周香港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报123.36,较上周上升0.01%。
  • 本周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领先指数报(CCL Mass)123.87,较上周上升0.13%。

瞩目成交

  • 青山公路棕月湾中层C室以1420万元连车位易手,实用面积1635方呎,呎价8685元。原业主持货5年,转手获利604万升值74%。
  • 天后金龙台的金龙大厦A座低层3室连车位以1280万元成交,面积856呎,呎价14953元。原业主持货逾15年,获利830万元升值1.84倍。
  • 九龙塘森麻实道24号屋地以3.3亿元成交,占地13735方呎,现上盖洋房面积8186方呎,呎价达40312元。该物业早年为前行政局议员黄梦花旧居,原业主持货逾12年,升值约6.4倍。
  • 东半山晓庐高层A室录以约1.25亿元易手,面积2739方呎,呎价45637元。原业主持货7年,账面获利6200多万元,升值逾1倍。

 

其它香港楼市资讯
  • 大埔岚山I期销售安排要求准买家以签署「无参观同意书」换取抽签资格,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监管局(销监局)即晚发信要求发展商解释,并经传媒谴责有关做法违规。
  • 长实当晚发出新闻稿解释,指岚山由第1期及第2期组成,两期项目共享一个出入口,虽然第I期已完成,但第二期仍有建筑工程进行,经常有大型工程车及泥头车出入,为确保准买家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故开放第一期住宅单位供准买家参观并非合理切实可行,但已安排穿梭巴士接载准买家往来销售处及楼盘地盘,让准买家参观项目环境。若准买家对有关做法仍不接受,并坚持要到现楼单位参观,发展商表示,买家可选择暂缓入市,放弃选购项目第I期的单位。
  • 地政总署公布,今年第二季补地价金额达24.58亿元,较第一季的17.18亿元回升四成三,亦较去年同期的20.31亿元高出约两成。
  • 本季补地价个案中,涉资最庞大的为薄扶林道158号Jessville,金额近1.73亿元,每方呎地价2770元。该项目由本港前首席大法官杨铁梁岳父后人持有,料会改建为2幢分别2层高及19层高的住宅项目。

 

 


楼市文章推荐
耶伦,Yo!信报财经 高天佑
我怀疑,美国联储局主席耶伦最近受朋友怂恿,在手机上装了Yo!这个通讯程序,激发她周二在国会听证会上讲出那番惊人之言:「(美国股市)一些板块的估值似乎显著过高,尤其是小型的社交媒体及生物科技股。」皆因Yo!正是近日最流行、亦最无聊的一个新兴社交媒体,笔者亦想不通它究竟有什么用及如何赚钱,偏偏它吸引了投资者真金白银注资数以百万美元,或许正是「社交媒体泡沫」的最佳例证。

出口术本小利大

先讲讲什么是Yo!,不论分享照片、表情及视频等强劲功能,它都一概欠奉,甚至基本的文字通讯都无,只有一千零一个功能,就是向朋友传送Yo!这个讯息,大家Yo!来Yo!去,但收到后却无法进一步沟通,只能改用打电话或WhatsApp等方式,去问对方究竟想跟你讲什么。

笔者上周受朋友劝说安装了此程序,Yo!了两天已受不了,速速删除,并视之为我使用数码产品这些年来最无聊的程序。但它竟然吸引了全球数以千万人使用,打进苹果App Store下载榜十大之列,并获投资者注资数百万美元。

若你问我,是否愿意按Yo!现时的估值入股,就算你Yo!我一万次,我都会答No!我认为它根本不值钱,而且反映目前社交媒体市场出现了泡沫化估值的实况。不过笔者无公职在身,只须对自己和读者负责任,自然可以直抒己见。耶伦身为联储局主席,相当于央行行长,是否适宜像「财经演员」般评论个别股票板块的估值?这须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很多人认为央行行长应保持超然中立,不该对市场价格「出口术」,这只属美丽的误会,皆因各国央行行长的最大职责,是维系货币系统稳定,而最主要的标准正是资产价格的高低,央行固然不希望资产价格急跌,但亦不喜欢急升;一旦发现「过冷」或「过热」,就会透过利率、货币供应及借贷限制等工具进行调节,使之重归稳定。然而,这些工具都是利器,不宜频繁使用,又易产生副作用,故许多时靠「出口术」,成为本小利大的最佳辅助招数。

例如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本周一发表「汇思」文章,指出金管局「汲取了上次地产狂潮(1997年)的痛苦经验」,近年对楼市实施了「逆周期」措施,并暗示在确认周期逆转之前,都不会撤除措施,也是一种「出口术」。此外,美国联储局前主席贝南奇任内多番公开表示美元汇率过低,并声言会「协助确保美元走强」,其实亦是典型的「出口术」。

双重使命存矛盾

不过,各国央行行长的「口术」大多针对宏观市场价格;像耶伦今次直接评论个别板块股价,乃非常罕见。更甚者,她并非笼统地讲「科网股及医药股」,而是精确地点名「小型的社交媒体及生物科技股」,口吻酷似电视上的财经演员,难免令人质疑她是否有失身份。

笔者勉强尝试为耶伦辩护,这引申出第二方面的探讨。联储局有别于世上大多数央行,明文规定了不分高下的双重使命(Dual Mandate)──维系货币稳定及促进全民就业。因此,主席除了维系资产价格稳定,还须照顾就业市场,而这两种使命往往互相矛盾。例如美国目前失业率虽然降至6.1%,但基础尚未稳定,故耶伦及多数联储局委员都不倾向在短期内加息,以免摧残就业复苏的苗头;可是另一方面,耶伦可能看到股市部分板块出现泡沫化危机,担心重演2000年的科网热潮爆破(就像陈德霖担心香港重演1997年的楼市泡沫),左右做人难之下,耶伦可能透过「出口术」施手术,在不加息的前提下,预先戳破或压抑个别泡沫,以免愈谷愈胀日后来个大爆煲。

当然,在市场泡沫火红火绿之际,联储局主席的温馨提示亦未必有效,例如前主席格林斯平于1996年直指美股「非理性亢奋」,结果一直亢奋直到2000 年爆煲。耶伦这个Yo!就像一个警告,市场如果「get唔到」、继续放肆,她有可能被迫出手提早加息。

 

放下心头大石–现任香港财政司司长 曾俊华
自我在去年2月宣布实施「双倍印花税」(DSD),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立法会终于在上星期二晚上深夜,以49票赞成7 票反对,通过了相关的《2013年印花税(修订)条例草案》。能够赶及在今个立法年度完成DSD的立法工作,我和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一班同事可说放下了心头 大石。

DSD是继2010年的额外印花税(SSD)、2012年的买家印花税(BSD)后,我推出的第三项楼市需求管理措施,希望在超低息和供应偏紧的环 境下,增加楼市交易成本,减低需求,从而降低物业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维护本地金融系统稳定。自去年起,楼市亢奋的情况总算有所缓和,证明这些措施发挥了 效用。

今次处理「双倍印花税」的立法,我们除了需要进行大量游说和解说工作,更棘手是要与时间竞赛。草案被编排在今个立法年度最后一次大会议程,在印花税 草案之前,大会还要处理其它草案,立法会能否赶及在会议完结之前完成「双倍印花税」的审议,我一直没有十足把握,只能寄望立法会议员能够把握时间,争取在 上周二晚十时会议完结之前进行三读表决。

「双倍印花税」有效控制楼市风险,广受公众认同,立法会内亦有跨党派的共识,期望草案及早通过。上周二早上,立法会审议草案的进度明显加快。由议员 提出的12项修正案中,除了有关「租者置其屋」计划的一项,其余都被否决。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大部份修正案是在分组点票中,于两个组别都被否决,反映大部 份议员都期望「双倍印花税」的调控楼市效能可以保持。

至于有关「租者置其屋」的豁免,政府在政策原则上并不认同有关修订,由于有关修订只涉及几十个非本地永久居民,以租户身分购买公屋的个案,对整体政策本身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尊重立法会的决定。

周二晚上,立法会主席决定为印花税条例的审议作最后冲刺,草案在十一时前得到大比数通过,同事第一时间向我通报了结果。我感谢各位立法会议员为草案「加班」,亦感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一班同事们一年多来的努力,让草案能够及时通过,向市场发出清晰准确的信息。

我留意到最近的楼市,尤其是细价楼市场有再次炽热的迹象。我特别关心这一个市场的买家,因为在楼市走势一旦逆转时,这一批买家一般的抵御能力通常较弱。我希望提醒他们,在决定置业之前,必须要注意未来息口和楼市的走势,以及自己的负担能力。

另外,金管局在上周五公布了今年iBond的发行安排,认购期由星期三(7月23日)至下星期四(7月31日),这是我们连续第四年发行iBond,发行安排跟以往三年相若,持有身份证的人士可以透过21间配售银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及证券经纪认购。

特区政府于2009年推出政府债券计划,目的是促进本地债券市场发展。债券计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发行机构投资者债券,现时已向机构投资者发行 接近700亿元的港元定息债券,年期由2年至10年不等;而第二部分则以零售投资者为目标。然而,近年长期的低息环境,减低了传统定息零售债券的吸引力, 我们于是在2011年透过发行与通胀挂的iBond,启动零售债券部分,一方面提高市民对债券市场的认识及投资的兴趣,另一方面希望能够为市民提供多一 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

市民过去三年踊跃认购 iBond,2011年首次发行收到15万份申请,认购额超过100亿元发行上限,接着两年的iBond继续广受欢迎,申请人数逐年递升至2012年的 33万人及去年的52万人。每年的iBond申请人士当中,都有超过一成是首次开设投资口的市民,可见iBond确实有助提高大众对债券市场的认识及兴 趣。当然,iBond不是政府债券计划的恒常项目,我们会按每年的情况,逐年决定是否发行iBond。

2011年首次发行的iBond将会期满,假如你一直持有iBond三年至到期日,每手一万元债券三年累积收取$1,358利息,平均年利率 4.52%, iBond作为应对通胀投资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市民应按照自己的资金运用需要、投资风险接受程度等考虑是否认购今年的iBond。